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
1、进一步完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以“三个面向”为指导,构建体现先进教育思想理念的、开放兼容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在总结课程改革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课程设置方案,给学生留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活动时间,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基础教育改革的实质是教育思想改革,改变应试教育,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从根本上说,课程改革的动因是因为面临的社会环境已经变了: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社会当中,知识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在增加和更新,若不想被淘汰,就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
2001年我国启动了解放以后规模最大、深度最深的一次课程改革,我们都知道叫做“第八次基础教育改革”,它的标志就是2001年颁布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这次改革提出了很多新的理念。我们首先改变的就是整个教育观念,过去老是强调“双基”,在第八次课程改革里面第一次提出了我们要促进学生个性充分而全面的展。
为了实现这样个新的观念下的课程改革,整个改革是从两方面对课程进行改造,一方面试图实现跨学科的整合,就是打破原来各个学科分科教学的边界,想通过学科整合,用探究式的跨学科的话题,来促进课程和教学的进展。
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这场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展开的新的教育革命,改变了教育教学方式,确立了全新的教育管理制度框架,重塑了1700万教师的教育生活方式,改变了2.8亿学生的学习方式,甚至还在以更深的力量改变着国家的未来。
(一)课程结构方面
(1) 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在开设必修课的同时,设置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
(2)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3)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同时 ,可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深化 “农科教相结合”和“三教统筹”等项改革,试行通过“绿色证书”教育及其他技术培训获得“双证”的做法。城市普通中学也要逐步开设职业技术课程。
(二)制定统一的国家课程标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状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状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